被“兴趣”葬送的人生 ——青岛蓝谷高新区原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、武装部干事盛晓东贪污一案 盛晓东,1970年11月17日生,青岛蓝谷高新区原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、武装部干事。2005年至2008年,盛晓东在担任青岛蓝谷高新区(原即墨市华山镇)财政所会计期间,利用负责小麦直补款申报发放的职务之便,采取虚报种植面积、顶名冒领等手段,累计贪污小麦直补款18万余元用于投资支出和个人消费。2015年7月8日,即墨市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盛晓东有期徒刑十年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,给予盛晓东开除处分。 在传唤盛晓东到即墨市检察院配合调查之初,盛晓东身边的同事包括其工作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震惊,大家几乎一致怀疑:检察院是不是搞错了?小盛这么老实的人,怎么会犯罪?那么,盛晓东是如何从一个大家公认的老实人滑入犯罪深渊的呢? 用公款为个人兴趣爱好买单 盛晓东钟爱炒股,经查询发现,其股票账户几乎每天都有买进卖出,一天的交易次数最多的时候达二十笔,其对炒股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。作为一名基层公职人员,盛晓东每月的工资收入并不高,几乎全部用于家庭日常支出,根本满足不了炒股的资金需求,为了有充足的资金追求自己的“兴趣”,盛晓东把目光转向了自己负责统计发放的小麦直补款。盛晓东到案时,其股票账户内有三十多万资金,其中有十八万元都是贪污的小麦直补款,对股票的过度痴迷最终让他背弃了党纪国法,陷入了犯罪的深渊。 用多年工作经验寻找“致富捷径” 盛晓东在高新区财政所担任会计长达15年,期间一直未变动工作岗位,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其开展工作游刃有余,但同样也容易使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盛晓东连续多年负责统计上报小麦种植面积、发放小麦种植补贴,在此过程中,他发现种植农户及小麦种植面积数据比较庞杂,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,无法做到逐一复核。盛晓东充分利用了这个监管漏洞,在给财政局报送统计表时,先是冒用一部分村民的名义虚报小麦种植面积,然后冒名办理小麦直补款存折,再到不同的农村信用社储蓄网点提取现金,提完钱后立即将存折销毁。自以为此举可以瞒天过海,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!其掩耳盗铃的行为,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。 用“蚕食蝇贪”侵吞百姓利益 盛晓东在犯罪前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,怕被发现被查处招来牢狱之灾。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私欲战胜了理智,盛晓东决定铤而走险先小额作案尝试一次。2005年11月在申报小麦直补款报表时,盛晓东进行了第一次作案,此次作案并没有被发现,这极大助长了他的侥幸心理。从开始的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发展到后来的得心应手、心安理得。在之后长达3年的时间里,盛晓东先后以同一手法作案3次,以何某某、崔某某等30余名村民的名义虚报冒领小麦直补款,累计套取小麦直补款高达18万之多,直到后来因工作调整,被调离会计工作岗位才不得不收手。 执纪者说: 作为一名基层机关干部,盛晓东长期扎根基层,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,也曾赢得老实肯干的好名声。但在利益面前,私欲熏心,背弃职责操守,动起了歪心思,伸出了黑手,最终落得身陷牢笼的下场,失去自由,失去公职,也失去家庭的温暖。得与失,是与非,高下立判!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,其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代表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。基层岗位是干事创业的舞台,决不是徇私舞弊的自留地。“蝇贪”最易啃食群众的获得感,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手中都有或大或小的权力,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,而要以对党和人民以及对自己、对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,心存敬畏、谨慎用权,廉洁履行工作职责,在奉献和进取中推动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,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。
|